CBA 看球吧 2025-11-27 04:15:00
合同年限、商业权益、注册体制,一堆问题堆在桌面上谈不拢。11月18日注册截止日一过,这位被誉为"女姚明"的超级新星,就这样眼睁睁错过了整个赛季。一个18岁的小姑娘,到底在坚持什么?
11月13日那天,济南奥体中心的欢呼声震天。张子宇带着山东U18女篮拿下全运会冠军,她在决赛里砍下31分10个篮板,统治力爆棚。
所有人都以为,这个18岁的大个子马上就能顺理成章地升入山东女篮一队,开启自己的WCBA职业生涯。球迷们已经开始憧憬她在职业赛场上的表现,赞助商也摩拳擦掌准备签约。谁也没想到,就在全运会备战最紧张的那段时间,张子宇团队和山东女篮的谈判就已经开始了。
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顺利,毕竟张子宇从小在山东体系长大,人事关系也在山东体育局,按理说签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可就是这么看似简单的签约,却在五天后彻底谈崩了。11月18日WCBA注册截止那天,张子宇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注册名单里。
这意味着2025-2026整个赛季,她都不可能代表任何球队出战WCBA。
山东女篮给出的120万年薪,在WCBA联赛里绝对算得上顶级待遇。要知道,女篮职业联赛的商业价值本来就不能跟男篮比,大多数球员的年薪也就几十万。
能拿到三位数万的,已经是联赛里的明星球员。山东女篮作为国企背景的俱乐部,能开出这个价码已经算是下了血本。张子宇团队却不满意。他们认为张子宇不是普通的新秀,而是未来国家队的核心球员,是能跟姚明相提并论的超级天才。
120万在联赛里是顶薪没错,可要放在国际市场上,这个价格配不上张子宇的身价。更关键的是,张子宇今年4月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——河南羽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,明摆着要掌控商业开发的主动权。她的团队心里打着另一盘算盘:与其拿着120万被俱乐部绑死,不如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。山东女篮管理层坚持认为,18岁的新人就该按新人的标准来。
就算张子宇天赋再高,也没在职业联赛证明过自己。给120万已经是看在她潜力的份上,要是再往上加,队内其他球员怎么想?更何况俱乐部预算有限,不可能为了一个新人打破整个薪资体系。
钱的问题还能慢慢谈,合同年限却成了最大的死结。山东女篮只愿意签1到2年的短期合同,理由很简单:张子宇虽然天赋出众,但毕竟没打过职业联赛,身体状况、竞技状态、伤病风险都是未知数。
她体重150公斤,这对膝盖和脚踝的负担非常大,万一受伤了怎么办?签短约既能观察她的职业表现,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待遇。张子宇团队坚决要求签5年长约。他们的逻辑也说得通:职业运动员的黄金期就那么几年,频繁换合同会影响训练和比赛的稳定性。
张子宇现在18岁,签到23岁正好是巅峰期,这期间她需要稳定的环境来成长。更重要的是,长约意味着更高的安全保障,万一真的受伤了,至少还有合同保底。双方在谈判桌上僵持不下。山东女篮觉得5年太长,风险太大,万一张子宇状态不好或者伤病缠身,俱乐部就砸手里了。
张子宇团队则认为1-2年太短,根本看不到诚意,这不是在培养核心球员,而是在试用临时工。年限问题像个死结,谁也不肯退让半步。
真正让谈判彻底破裂的,是商业权益的归属问题。山东女篮要求球员的商业开发必须由俱乐部统一管理,这是WCBA大多数俱乐部的标准做法。
球员穿着球队球衣打球,形象权、肖像权自然要跟俱乐部利益绑定。俱乐部负责联系赞助商、安排商业活动,球员按比例分成,这套模式在联赛里运行多年。张子宇团队完全不接受这套玩法。她们早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就是为了掌握商业开发的主导权。
张子宇的身高、天赋、话题度,本身就是巨大的商业资源。团队认为,如果把商业权益全部交给俱乐部,那些潜在的代言、广告、活动收入都要经过俱乐部这一层,自己能拿到手的肯定大打折扣。她们想学NBA那些超级球星,自己做主,自己赚钱。
山东女篮不可能答应。俱乐部管理层认为,球员的商业价值是建立在俱乐部平台上的,没有WCBA这个舞台,张子宇再有天赋也出不了圈。俱乐部投入大量资源培养球员、运营球队,商业收益本来就该共享。
要是每个球员都像张子宇这样要求独立开发,俱乐部的商业体系还怎么维持?
就算前面那些问题都能谈拢,还有一道绕不过去的坎——注册体制。张子宇的注册权不在山东女篮手里,而是在济南市体育局。
按照现行规定,她想代表山东女篮打WCBA,必须先通过体育局的审批,再由俱乐部向篮协提交注册。这种双重审批机制,是中国职业体育的特色,也是无数球员和俱乐部的噩梦。体育局有自己的考量。张子宇是山东培养出来的运动员,人事关系、档案、户口都在体制内。
下一届全运会她还得代表山东出战,这是硬性任务。要是现在让她签了长约,万一跟国家队训练或者全运会备战冲突怎么办?体育局不可能轻易点头。俱乐部也难做。山东女篮虽然是职业俱乐部,可背后还是国企背景,跟体育局的关系千丝万缕。
要是没拿到体育局的批准就擅自签约,那是违规操作。可要是什么事都等体育局点头,谈判效率能拖到天荒地老。这种体制上的矛盾,让张子宇的签约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顺利。11月18日注册截止日那天,所有问题都没解决。
体育局的批文没下来,俱乐部和球员也没签字,张子宇就这样错过了注册窗口。一个赛季就此泡汤。
签不了WCBA,张子宇也不是没球可打。她已经入选了国家队集训名单,国家队主教练宫鲁鸣专门为她制定了培养计划。
2026年女篮世界杯预选赛,张子宇肯定会披上国家队战袍。对一个18岁的球员来说,能直接进国家队已经是莫大的荣誉。只是国家队的训练强度和比赛节奏,跟职业联赛完全不是一回事。WCBA是周周有比赛,球员能在实战中积累经验、磨练技术、提升对抗能力。
国家队集训虽然水平更高,可比赛机会少得多,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馆里练基本功。对于张子宇这种需要大量比赛来成长的年轻球员,缺少联赛锻炼绝对是个损失。更麻烦的是商业开发的问题。国家队球员的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,不能随便接广告、参加商演。
张子宇团队好不容易成立了公司,想靠她的商业价值赚钱,结果发现国家队的规矩比俱乐部还严。这一年下来,除了国家队的津贴和奖金,其他收入基本为零。
当初坚持要商业自主权,现在反而连商业开发都做不了。张子宇现在面临三个选择。第一条路是等到明年休赛期,跟山东女篮重启谈判。
一年时间过去,双方都冷静下来了,说不定能找到新的平衡点。山东女篮或许会提高报价,延长合同年限,在商业权益上做些让步。张子宇团队也可能意识到,留在国内打WCBA才是最稳妥的成长路径。这条路的可能性最高,毕竟张子宇的人事关系还在山东,下届全运会也必须代表山东出战。
第二条路是转战海外。土耳其女篮联赛、欧洲女篮联赛的薪资水平比WCBA高得多,商业环境也更自由。张子宇这样的天才球员,在国际市场上绝对抢手。去海外打球不仅能赚更多钱,还能开阔眼界、提升水平。
只是这条路有个大问题:离开了中国,她的商业价值会大打折扣。国内的代言、广告、活动,都需要她在国内联赛保持曝光度。更何况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,也需要她随叫随到。第三条路是专心待在国家队,暂时不考虑职业联赛。
张子宇才18岁,职业生涯还长着呢。这一年就当作是国家队的特训,跟着宫鲁鸣学技术、练对抗、提升篮球智商。等到2026年打完世界杯预选赛,再考虑职业联赛的事情。这条路最稳妥,也最保守。
缺点是损失了一年宝贵的职业联赛经验,商业开发也完全停滞。张子宇和山东女篮的谈判破裂,表面上看是钱的问题,实际上是中国职业体育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阵痛。一边是传统体制的管理模式,一边是新一代球员的自主意识,两者碰撞产生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。
这个18岁的大个子姑娘,用自己的方式向职业体育的旧规则发起了挑战。她能不能成功?一年后的谈判桌上,或许会有答案。相关资讯
热门